4月1日,市水務集團消息,該企業編制的“升級版”《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》正式實施,由該企業供應的飲用水水質和安全將得到進一步保障,市民的用水將更加安全可靠。該標準也是湖北省供水行業中的首個水質管理企業標準。
市水務集團高級工程師楊潔表示,作為企業標準,新編制的《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》以國標為基礎,參考了世衛組織、歐盟和美國的部分水質標準限值,同時綜合分析了公司多年的水質檢測數據,經過1年的籌備,廣泛征求了環境專家、衛生專家、市政設計專家的意見,最后形成了優于國家標準,位居全國一類城市前列,與國際接軌,同時體現武漢市供水水質特征的企業水質標準。該標準在水質的檢查范圍、限值、頻次等方面均進行了提升、優化,適用于水務集團所轄范圍內的生活用水,包括出廠水、管網水、官網末梢水及水務集團管理的二次供水。
檢測范圍 新增11項
目前,武漢市實行的是國標GB5749-2006《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》,其涵蓋水質指標106項,包括42項常規指標和64項非常規指標。另外,國標在資料性附錄A中列出了28項水質指標作為參考指標。
楊潔表示,對照我國國標,武漢市水務集團的企標增加至117項(51項常規指標,66項非常規指標)。常規指標在國標42項的基礎上,將6項國標的非常規指標、2項參考指標列入企標常規項目,同時新增了1項特色指標;非常規指標在國標64項的基礎上,減去提升為常規指標的6項,將8項國標的參考指標列入企標的非常規指標;新增了2項水質參考指標。
“新增這些檢測指標主要是加強水質監測預警,及時捕捉水質的變化,把水質管控得更好,”市水務集團水質監測中心生物室的負責人張穎說,“通過研究國內外的水質污染事件,我們‘廣撒網’,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持續監測,從而避免風險。”
針對漢江水源自身的特點,水務集團水質企標中增加了1項特色指標――藻類。據介紹,藻類會影響水的色度和味道,同時影響水廠的工藝。近幾年,漢江出現藻類爆發,即所謂的“水華現象”,加大了水質風險,因此將‘藻類’列入監控范圍。
監測指標 提標31項
企標除了檢測指標數量增加外,指標的限值也進行了提標。武漢市水務集團共對31項監測指標限值進行了修訂,其中常規指標提標15項,非常規指標提標16項。
以渾濁度為例,國標(GB5749-2006)里渾濁度度限值是1NTU,企標將渾濁度細化提升為出廠水0.3NTU,管網和管網末梢水0.6NTU。
楊潔表示,“在以前的國標基礎上,任何細微的進步都是很不容易的,這就好比學習成績,越是成績好的孩子想要提高一分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,”楊潔補充道,為了實現這跳腳才能夠得著的“高標準”,集團在管理、技術和運營上都進行了升級,資金投入也很大。
提升頻次 自我加壓
為了更迅速及時地掌握水質變化,確保飲用水品質和安全,武漢市水務集團提升了部分指標的檢測頻次。其中,日檢指標由9項增加至18項,增加的項目為水溫、空溫、PH值、堿度、硬度、氯化物、總鐵、氰化物、氨氮。
“氨氮是一個重要的感官性狀指標,表征水體污染程度,以前是非常規指標,半年檢測一次,現在我們根據武漢水源的特點將氨氮調整為日檢項目,以便確保水質品質。”武水集團水質管理部部長吳立群說。
此外,由于常規監測指標每月檢測一次,非常規指標每半年檢測一次,“這次調整中,很多非常規指標調整為常規指標,參考指標也有調整,所以我們的工作量增加了很多,”張穎透露,“標準的提高,并不是我們力所能及輕松就可以達到的,要狠狠地努力一把才行。”
通過對標,市水務集團的企標已達到先進水質標準水平。水質標準升級后,其設備將全面升級,管理進一步提升。“盡管企標的實施會增加工作量和成本,但我們‘自我加壓’,一方面對標國內外一流水務企業,制定“武水標準”,在水質管理、考核方面走在國內同行業的前列;一方面滿足武漢市民對生活飲用水品質日益提高的要求,助力武漢水質管理標準整體提升,為城市高品質水把好關”吳立群表示。
(水務集團 供稿/本網編輯)